“你虽然不认识我,但我却认识你。你打工的工厂对面那家超市是我女儿开的,有一次你路过那儿,我看见你后惊讶不已,你太像你父亲了,后来一打听,确定我没有认错!我一直想找你好好谈谈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,想不到今天这么巧在这里遇上了。”
“您是怎么认识我父亲的?”老王好奇地问道。
“说来话长,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下乡,我就落户在你们家。那时你刚出生不久,不种地时,我经常抱着你到处玩,后来其他知识青年都落实政策回城去了,我因父母已不在人世,没有人能帮我一把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。改革开放后,我虽然回到了城里,却没有工作,也没有家,到处漂泊。有一天,我在街上遇到你父亲,他看见我很落魄,非常同情我,就对我说:‘你与其四处托人找关系进工厂,不如在街上开个小卖部,说不定比上班收入还高。’”
“我也曾想过开个小卖部,但当时身无分文,亲戚都不敢借钱给我。你父亲了解了我的困境后,借给我一百元。那时的一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,我靠这一百元开了个小卖部,又靠小卖部赚钱,成家立业,娶妻生子。后来我又办起了超市。现在我岁数大了,就把超市交给子女经营。其间我曾去找过你父亲,你们村支书对我说,老人家已经去世多年了,当时你们也没在家,我就回来了。一晃,你都这么大了,今后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,可以直接来找我,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你的。”
这已不是老王第一次继承父亲生前留下的“积蓄”。
记得还有一次,那时女儿考上了大学,却凑不齐學费,女儿报到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老王却高兴不起来,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,学费却还差一大截。正当一家人走投无路时,没想到以前曾与老王同村,现在已经举家搬到城里去的小胡突然出现在他家里,帮老王的女儿凑齐了学费。
老王千恩万谢,写下借条递给小胡。谁知小胡却将借条撕了,对老王说:“当年我考上了大学,因为凑不齐学费准备放弃学业,是你父亲帮我借到钱,让我如愿上了大学……否则,我现在说不定还在老家种田呢。前几天,听我父母说你的女儿上学遇到了困难。我这才赶紧过来报恩的,相比你父亲当年对我的帮助,这点钱真不算什么。”
老王真没想到,老实憨厚的父亲给他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财富!